今天在孩子就讀的適性理念學校--人文國中小的課程說明會中聽到踢罐子的故事,覺得好有道理。故事內容是在美國有一群青年很喜歡在一個人煙稀少的小山丘踢罐子,而罐子被踢到時那響徹的聲音影響了住在此地別墅的一對退休老夫婦。

        所以男主人便想了一個好方法來讓這件事得以被停止 ,首先老先生跟這一群青年說:「我好喜歡你們來這踢罐子,所以以後每天都請你們來,並且每人可以拿到50元」。靑年們想這真是太好了,來這除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還有錢拿;真是太好了。於是天天來此,也真的每天每個人都從老先生那拿到50元。

        但沒多久後,老先生跟這一群青年說:「真是抱歉,雖然我很喜歡你們來踢罐子,但我已退休;可能沒有錢再支付給你們了。」而這一群青年卻也因為這樣沒有再來了。老先生真懂人性啊!

        這故事說明了,原來這一群靑年是因喜歡踢罐子的內在動機卻因為外在動機的錢而慢慢的消弱內在動機。所以當沒有獎勵時,他們反而不想踢了。所以當你要給孩子獎勵時,真的要三思。當有一天那奬勵已不是他要時,那原始單純的動機也已不在了。

        工作也一樣,如果那內在的初衷被外在的獎勵消磨怠盡時;人們要平常心工作也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hoebe58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